周易集解 李鼎祚 卷十五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虞翻曰:象谓三才成八卦之象。乾坤列东,艮兑列南,震巽列西,坎离在中,故“八卦成列”,则“象在其中”。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是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参重三才为六爻,发挥刚柔,则“爻在其中”。六画称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十二消息。九六相变,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故“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系彖象九六之辞,故“动在其中”。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者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虞翻曰:动,谓爻也。爻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象动内,吉凶见外。吉凶生而悔吝著,故“生乎动”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虞翻曰:乾刚坤柔,为六子父母。乾天称父,坤地称母;本天亲上,本地亲下,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虞翻曰:变通配四时,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虞翻曰:变通配四时,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虞翻曰:贞,正也。胜,灭也。阳生则吉,阴消则凶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陆绩曰:言天地正,可以观瞻为道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荀爽曰:离为日。日中之时,正当离位,然后明也。月者,坎也。坎正位冲离,冲为十五日,月当日冲,正值坎位。亦大圆明。故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言日月正当其位,乃大明也。

陆绩曰:言日月正,以明照为道矣。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虞翻曰:一谓乾元。万物之动,各资天一阳气以生,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虞翻曰:阳在初弗用,确然无为,潜龙时也。不易世,不成名,故“示人易”者也。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虞翻曰:隤,安。简,阅也。坤以简能阅内万物,故“示人简”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

虞翻曰:效法之谓坤,谓效三才以为六画。

象也者,象此者也。

虞翻曰:成象之谓乾,谓圣人则天之象,分为三才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虞翻曰:内初。外,上也。阳象动内,则吉内外,阴爻动内,则凶见外也。

功业见乎变,

荀爽曰:阴阳相变,功业乃成者也。

圣人之情见乎辞。

崔觐曰:言文王作卦爻之辞,所以明圣人之情陈于易象。

天地之大德曰生,

孔颖达曰:自此以下,欲明圣人同天地之德,广生万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常生万物,而不有生,是其大德也。

圣人之大宝曰位。

崔觐曰:言圣人行易之道,当须法天地之大德,宝万乘之天位。谓以道济天下为宝,而不有位,是其大宝也。

何以守位曰仁,

宋衷曰:守位当得士大夫公侯,有其仁贤,兼济天下。

何以聚人曰财。

陆绩曰:人非财不聚,故圣人观象制器,备物尽利,以业万民而聚之也。盖取聚人之本矣。

理财正辞,禁人为非曰义。

荀爽曰:尊卑贵贱,衣食有差,谓之“理财”。名实相应,万事得正,谓之“正辞”。咸得其宜,故谓之“义”也。

崔觐曰:夫财货人所贪爱,不以义理之,则必有败也。言辞人之枢要,不以义正之,则必有辱也。百姓有非,不以义禁之,则必不改也。此三者皆资于义,以此行之,得其宜也。故知仁义与财,圣人宝位之所要也。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虞翻曰:庖牺,太昊氏,以木德王天下。位乎乾五,五动见离,离生木,故知火化。炮啖牺牲,号庖牺氏也。

仰则观象于天,

荀爽曰:震巽为雷风,离坎为日月也。

俯则观象于地,

《九家易》曰:艮兑为山泽也。地有水火五行八卦之形者也。

观鸟兽之文,

荀爽曰: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之属是也。

陆绩曰:谓朱鸟、白虎、苍龙、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经纬之文。

与地之宜,

《九家易》曰:谓四方四维八卦之位,山泽高卑五土之宜也。

近取诸身,

荀爽曰: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也。

远取诸物,

荀爽曰:乾为金玉,坤为布釜之类是也。

于是始作八卦,

虞翻曰:谓庖牺观鸟兽之文,则天八卦效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乃四象所生,非庖牺之所造也。故曰:象者,像此者也。则大人造爻象以象天卦可知也。而读易者,咸以为庖牺之时,天未有八卦,恐失之矣。天垂象,示吉凶,圣人象之,则天已有八卦之象。

以通神明之德,

荀爽曰:乾坤为天地,离坎为日月,震巽为雷风,艮兑为山泽,此皆神明之德也。

以类万物之情。

《九家易》曰:六十四卦,凡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策类一物,故曰“类万物之情”。以此知庖牺重为六十四卦明矣。

作结绳而为罟,以田以鱼,盖取诸离。

虞翻曰:离为目,巽为绳。目之重者唯罟,故结绳为罟。坤二五之乾成离。巽为鱼。坤二称田,以罟取兽曰田。故“取诸离”也。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

虞翻曰:没,终。作,起也。神农以火德继庖牺王。火生土,故知土则利民播种,号神农氏也。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虞翻曰:否四之初也。巽为木,为入;艮为手;乾为金。手持金以入木,故“斫木为耜”。耜止所逾,因名曰耜。艮为小木,手以桡之,故“揉木为耒”。耒耜,耔器也。巽为号令,乾为天,故“以教天下”。坤为田,巽为股,进退。震足动耜,艮手持耒,进退田中,耕之象也。益万物者莫若雷风,故法风雷而作耒耜。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翟元曰:否五之初也。离象正上,故称“日中”也。艮为径路。震为足,又为大涂。否乾为天。故致天下之民象也。坎水艮山,群珍所出,聚天下货之象也。震升坎降,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噬嗑食也。市井交易,饮食之道,故取诸此也。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虞翻曰。变而通之以尽利,谓作舟楫服牛乘马之类,故“使民不倦”也。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虞翻曰:神谓乾。乾动之坤,化成万物,以利天下。坤为民也。象其物宜。故“使民宜之”也。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陆绩曰:阴穷则变为阳,阳穷则变为阴,天之道也。庖牺作网罟,教民取禽兽,以充民食。民众兽少,其道穷,则神农教播殖以变之。此穷变之大要也。穷则变,变则通,与天终始,故可久。民得其用,故无所不利也。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九家易》曰: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虞翻曰:乾为治,在上为衣。坤下为裳。乾坤万物之缊,故以象衣裳。乾为明君,坤为顺臣,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故“天下治”。盖取诸此也。

挎木为舟,掞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九家易》曰:木在水上,流行若风,舟楫之象也。此本否卦九四之二。挎,除也。巽为长,为木,艮为手;乾为金;艮手持金,故“挎木为舟,掞木为楫”也。乾为远天,故“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矣。法涣而作舟楫,盖取斯义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虞翻曰:否上之初也。否乾为马,为远;坤为牛,为重。坤初之上,为引重。乾上之初,为“致远”。艮为背,巽为股,在马上,故“乘马”。巽为绳,绳束缚物,在牛背上,故“服牛”。出否之随,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故“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干宝曰:卒虣之客,为奸寇也。

盖取诸豫。

《九家易》曰:下有艮象。从外示之,震复为艮。两艮对合,重门之象也。柝者,两木相击以行夜也。艮为手,为小木,为止持;震为足,又是木,为行;坤为夜。即手持柝木夜行,击门之象也。坎为盗,虣水虣长无常,故“以待虣客”。既有不虞之备,故“取诸豫”矣。断木为杵,阙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虞翻曰:晋上之三也。艮为小木。上来之三,断艮,故“断木为杵”。坤为地,艮手持木,以阙坤三,故“阙地为臼”。艮止于下,臼之象也。震动而上,杵之象也。震出巽入,艮手持杵,出入臼中,舂之象也,故“取诸小过”。本无乾象,故不言以利天下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虞翻曰:无妄五之二也。巽为绳,为木;坎为弧;离为矢,故“弦木为槐。乾为金,艮为小木。五之二,以金剡艮,故“剡木为矢”。乾为威,五之二,故“以威天下”。弓发矢应,而坎雨集,故“取诸睽”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虞翻曰:无妄,两象易也。无妄乾在上,故称“上古”。艮为穴居,乾为野,巽为处,无妄乾人在路,故“穴居野处”。震为后世,乾为圣人,后世圣人,谓黄帝也。艮为宫室,变成大壮,乾人入宫,故“易以宫室”。艮为待,巽为风,兑为雨,乾为高,巽为长木,反在上,为栋。震阳动起,故“上栋”。下宇,谓屋边也。兑泽动下,为下宇。无妄之大壮,巽风不见。兑雨隔震,与乾绝体。故“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者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虞翻曰:中孚,上下易象也。本无乾象,故不言上古。大过乾在中,故但言古者。巽为薪,艮为厚,乾为衣,为野,乾象在中,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穿土称封。封,古窆字也。聚土为树,中孚无坤坎象,故“不封不树”。坤为丧期,谓从斩衰至緦麻。日月之期数,无坎离日月坤象,故“丧期无数”。巽为木,为入处;兑为口;乾为人;木而有口,乾人入处,棺敛之象。中孚艮为山丘,巽木在里,棺藏山陵,椁之象也,故“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九家易》曰: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夬本坤世,下有伏坤,书之象也。上又见乾,契之象也。以乾照坤,察之象也。夬者,决也。取百官以书治职万民,以契明其事。契,刻也。大壮进而成夬,金决竹木,为书契象,故法夬而作书契矣。

虞翻曰:履上下象易也。乾象在上,故复言上古。巽为绳,离为罔罟,乾为治,故“结绳以治”。后世圣人,谓黄帝、尧、舜也。夬旁通剥,剥坤为书,兑为契,故“易之以书契”。乾为百。剥艮为官,坤为众臣,为万民,为迷暗。乾为治。夬反剥,以乾照坤。故“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故“取诸夬”。大壮、大过、夬,此三盖取直两象,上下相易,故俱言易之。大壮本无妄。夬本履卦。乾角俱在上,故言上古。中孚本无乾象,大过乾不在上,故但言古者。大过亦言后世圣人易之,明上古时也。

是故易者,象也。

干宝曰:言是故,又总结上义也。

虞翻曰:易谓日月,在天成八卦象,县象著明,莫大日月是也。

象也者,象也。

崔觐曰:上明取象以制器之义,故以此重释于象。言易者象于万物。象者,形象之象也。

彖者,材也。

虞翻曰:彖说三才,则三分天象。以为三才,谓天地人之道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虞翻曰:动,发也。谓两三才为六画,则发挥刚柔而生爻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虞翻曰:爻象动内,则吉凶见外;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故曰“著”。

阳卦多阴,阴卦多是,其故何也?

崔心曰:此明卦象阴阳与德行也。阴卦多阴,谓震、坎、艮,一阳而二阴。阴卦多阳,谓巽、离、兑,一阴而二阳也。

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

虞翻曰:阳卦一阳,故“奇”。阴卦二阳,故“耦”。谓德行何可者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韩康伯曰:阳,君道也。阴,臣道也。君以无为统众无为,则一也。臣以有事代终有事,则二也。故阳爻画一,以明君道必一。阴爻画两,以明臣体必二。斯阴阳之数,君臣之辩也。以一为君,君之德也。二居君位,非其道也。故阳卦曰:君子之道也;阴卦曰: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翟元曰:此咸之九四辞也。咸之为卦,三君三民,四独远阴,思虑之爻也。韩康伯曰:天下之动,必归于一,思以求朋未能,寂寂以感物,不思而至也。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韩康伯曰:夫少则得,多则惑。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天下何思何虑?

虞翻曰:易无思也。既济定,六位得正,故“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

虞翻曰:谓咸初往之四,与五成离,故“日往”。与二成坎,故“月来”。之外“日往”,在内“月来”,此就爻之正者也。

月往则日来,

虞翻曰:初变之四,与上成坎,故“月往”。四变之初,与三成离。故“日来”者也。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虞翻曰:既济体两离坎象,故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

虞翻曰:乾为寒,坤为暑,谓阴息阳消,从姤至否,故寒往暑生为也。

暑往则寒来,

虞翻曰:阴诎阳信,从复至泰,故暑往寒来也。

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崔觐曰:言日月寒暑。往来虽多,而明生岁成,相推则一,何思何虑于其间哉!

往者诎也,

荀爽曰:阴气往,则万物诎者也。

来者信也,

荀爽曰:阳气来,则万物信者也。

诎信相感则利生焉。

虞翻曰:感,咸象,故“相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故“利生”。利生谓阳出震,阴伏藏。

尺蠖之诎,以求信也。

荀爽曰:以喻阴阳气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虞翻曰:蛰,潜藏也,龙潜而蛇藏。阴息初,巽为蛇。阳息初,震为龙。十月坤成,十一月复生。姤巽在下,龙蛇俱蛰。初坤为身。故“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侯果曰:不诎则不信,不蛰则无存,则屈蛰相感而后利生矣。以况无思得一,则万物归思矣。庄子曰:古之畜天下者,其治一也。《记》曰:通于一,万事毕。无心得,鬼神服。此之谓矣。蠖,诎行虫。郭璞云:蝍就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姚信曰:阳称精,阴为义。入在初也。阴阳在初,深不可测,故谓之“神”。变为姤复,故曰“致用也”。

韩康全曰: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也。理入寂一,则精义斯得,乃用无极也。

干宝曰:能精义理之微,以得未然之事,是以涉于神道,而逆祸福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九家易》曰:利用,阴道用也。谓姤时也。阴升上究,则乾伏坤中,诎以求信,阳当复升。安身,嘿处也。时既潜藏。故利用安身,以崇其德。崇德,体卑而德高也。

韩康伯曰:利用之道,皆安其身而后动也。精义由于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于安以崇基德。理必由乎其宗,归根则宁,天下之理得之。若役其思虑,以求动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美,则伪弥多理愈失,名弥美而累愈彰矣。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荀爽曰:出乾之外,无有知之。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虞翻曰:以坤变乾,谓之“穷神”。以乾通坤,谓之“知化”。乾为盛德,故“德之盛”。

侯果曰:夫精义入神,利用崇德,亦一致之道极矣。过斯以往,则未之能知也。若穷于神理,通于变化,则德之盛者能矣。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孔颖达曰:上章先言利用安身,可以崇德。若身危辱,何崇之有?此章引困之六三。履非基位,欲上于四,四自应初,不纳于已,是困于九四之石也。三又乘二,二是刚物,非已所乘,是据于九二之蒺藜也。又有人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之象也。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虞翻曰:困本咸。咸三入宫,以阳之阴,则二制坤,故以次咸。为四所困,四失位恶人,故“非所困而困焉”。阳称名,阴为辱,以阳之阴下,故“名必辱”也。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虞翻曰:谓据二,二失位,故“非所据面据焉”。二变时,坤为身,二折坤体,故“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陆绩曰:六三从困辱之家,变之大过,为棺椁死丧之象,故曰“死其将至”,妻不可得见。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庸之上,获之无不利。

孔颖达曰:前章先须安身,可以崇德。胡此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有利也。故引解之上六以证之矣。

子曰:隼者,禽也。

虞翻曰:离为隼,故称“禽”。言其行野容如禽兽焉。

弓矢者,器也。

虞翻曰:离为矢,坎为弓,坤为器。

射之者,人也。

虞翻曰:人,贤人也。谓乾三。伏阳出而成乾,故曰“射之者人”。人则人,三应上,故上令三出而射隼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虞翻曰:三伏阳,为君子。二变时,坤为身,为藏器,为藏弓矢,以待射隼。艮为待,为时。三待五来之二,弓张矢发,动出成乾,贯隼入大过死,两坎象坏,故“何不利之有”。《象》曰:以解悖,三阴小人,乘君子器,故上观三出,射出隼也。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后动者也。

虞翻曰:括,作也。震为语,乾五之坤二成坎弓,离矢动以贯隼,故“语成器而后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虞翻曰:谓否也。以坤灭乾,为不仁不义。坤为耻,为义。乾为仁,为畏者也。

不见利不动,不威不徵。

虞翻曰:否乾为威,为利。巽为近利。谓否五之初,成噬嗑市。离日见乾,为见利;震为动,故“不见利不动”。五之初,以乾威坤,故“不威不徵”。震为徵也。

小徵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虞翻曰:艮为校乾为大。五下威初,坤杀不行,震惧虩虩,故“小惩大诫”。坤为小人,乾为福。以阳下阴,民说无疆,故“小人福也”。

《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九家易》曰:噬嗑六五,本先在初,处非其位,小人者也。故历说小人所以为罪,终以致害,虽欲为恶,能止不行,则“无咎”。侯果曰:噬嗑初九爻辞也。校者,以木夹足止行也。此明小人因小刑而大诫。乃福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虞翻曰:乾为积善,阳称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虞翻曰:坤为积恶,为身。以乾灭坤,故“灭身”者也。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虞翻曰:小善谓复初。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虞翻曰:小恶谓姤初。

故恶积而不弇,

虞翻曰:谓阴息姤至遁,子弑其父,故“恶积而不可弇”。

罪大而不可解。

虞翻曰:阴息遁成否,以臣弑君,故“罪大而不可解”也。

《易》曰:何校灭耳,凶。

《九家易》曰:噬嗑上九爻辞也。阴息初升五,所在失正,积恶而罪大,故为上所灭。善不积,斥五阴爻也。聪不明者,闻善不听,闻戒不改,故“凶”也。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崔觐曰:言有危之虑,则能安其位不失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崔觐曰:言有亡之虑,则能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

崔觐曰:言有防乱之虑,则能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虞翻曰:君子,大人。谓否五也。否坤为安。危,谓上也。

翟元曰:在安虑危。

存而不忘亡,

荀爽曰:谓除戎器,戒不虞也。

翟元曰:在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

荀爽曰:谓思患而逆防之。

翟元曰:在治而虑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虞翻曰:坤为身。谓否反成泰,君位定于内,而臣忠于外,故“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

荀爽曰:存不忘亡也。

系于包桑。

荀爽曰:桑者,上玄下黄。乾坤相包以正,故“不可忘也”。

陆绩曰:自此以上,皆谓否阴灭阳之卦。五在否家,虽得中正,常自惧以危亡之事者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

虞翻曰:鼎四也。则离九四,凶恶小人,故“德北。四在乾位,故“位尊”。

知少而谋大,

虞翻曰:兑为小知,乾为大谋,四在乾体,故“谋大”矣。

力少而任重,

虞翻曰:五至初,体大过,本末弱,故“力少”也。乾为仁,故“任重”。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尟不及矣。

虞翻曰:尟,少也。及,及于刑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孔颖达曰:言不能安身,智小谋大,而遇祸也。故引鼎九四以证之矣。

子曰:知几其神乎。

虞翻曰:几,谓阳也。阳在复初称几,此谓豫四也。恶鼎四折足,故以此次言豫四知几,而反复初也。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虞翻曰:豫上,谓四也。四失位谄渎。上谓交五,五贵;震为笑言,笑言且谄也,故“上交不谄”。下谓交三,坎为渎,故“下交不渎”。欲其复初得正元吉,故“其知几乎”。其知几乎?

侯果曰:上谓五侯,下谓凡庶。君子上交不至谄媚,下交不至渎慢,悔吝无从而生,岂非知微者乎。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虞翻曰:阳见初成震,故“动之微”。复初元吉,吉之先见者也。

韩康伯曰: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吉凶之彰,始乎微兆,故言“吉之先见”。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孔颖达曰:前章言精义入神,此明知几入神之事,故引豫之六二以证之。

崔觐曰:此爻得位居中,于豫之时,能顺以动而防于豫。如石之耿介,守志不移,虽暂豫乐,以其见微,而不终日,则能“贞吉”,断可知矣。

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

姚信曰:此谓豫卦也。二下交初,故曰“知微”。上交于三,故曰“知章”。体坤处和,故曰“知柔”。与四同功,故曰“知刚”。

万夫之望。

荀爽曰:圣人作万物睹。

干宝曰:言君子苟达于此,则万夫之望矣。周公闻齐鲁之政,知后世强弱之势;辛有见被发而祭,则知为戎狄之居。凡若此类,可谓知几也。皆称君子。君子则以得几,不必圣者也。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虞翻曰:几者,神妙也。颜子知微,故“殆庶几”。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

虞翻曰:复以自知。老子曰:自知者明。

知之未尝复行也。

虞翻曰:谓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克已复理,天下归仁。
资源编号:ZY154696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communicate with sb 和某人交流

上 一 条: 周易集解 李鼎祚 卷十六

下 一 条: 周易集解 李鼎祚 卷十四

其它收录: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还三嵎先寄舍弟
或许是我还不够爱你,所以我不能喜欢你的所有缺点
当你必须为一段爱情做承诺时,-切其实都已结束;当你必须为一段婚姻做承诺时
此条短信,收到就行
农副产品造句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98.139.192.*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喜欢。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come up with 提...
come over to 过...
come in 进
chat with sb 和...
catch up with ...
care 关心 eg : D...
call sb sth eg...
by the end of ...
bother 打扰 both...
学习是情感的提升和智慧的碰撞...
学习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思维...
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
学习需要自我激励,自我推动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