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

○总集类存目四

△《萧氏世集》·(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萧伯升编。伯升字孟昉,泰和人。是集皆录其先世诗文,曰《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岐字尚仁,洪武初以贤良徵,授潭府左长史,改平凉训导。自颜其斋曰“正固”。一曰《坦行自志》,岐子遵撰。遵字用道,号坦行,以明经荐,授靖江王府长史。永乐间谪宣府鹞儿岭巡检,有《仕学斋集》,散佚不存。独存其自志所载陈靖江王八启及《四门箴》一篇,曰《雪崖诗集》,萧晅撰。晅字仰善,号雪崖。宣德丁未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前有伯升自序,称与吏部郎中萧士玮《春浮园集》并士玮弟士琦《陶庵杂记》、《牍隽》诸书同时合刻,为《萧氏世集》。今士玮、士琦之书各有别本,而此帙之内均不载。未知何故也。

△《太仓十子诗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伟业编。伟业有《绥寇纪略》,已著录。是书采其同里能诗者得十人,人各一集。首周肇《东冈集》,次王揆《芝廛集》,次许旭《秋水集》,次黄与坚《忍菴集》,次王撰《三馀集》,次王昊《硕园集》,次王抃《健菴集》,次王曜升《东皋集》,次顾湄《水乡集》,次王摅《步蟾集》。皆其同时之人,前有伟业序,盖犹明季诗社馀风也。伟业本工诗,故其所别裁,犹不至如他家之冗滥,特风格如出一手,不免域於流派,是亦宗一先生之故耳。

△《乐府英华》·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有孝编。有孝字茂伦,吴江人。自序称自汉迄唐乐府有数十家,而最著者郭茂倩之《乐苑》(案郭茂倩书名《乐府诗集》,不名《乐苑》。名《乐苑》者乃梅鼎祚书)、左克明之《乐府》、吴兢之《乐录》(案吴兢书名《乐府古题要解》,不名《乐录》)、郄昂之《题解》、沈建之《广题》、徐献忠之《乐府》,各有意见,因取而参定之。然所分各类,亦多踵茂倩旧目,於体制无所考订。惟每章下略加注释,而附以评语。盖其例主於选诗,与吴、郭诸家用意各不同也。

△《同人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冒襄编。襄字辟疆,如皋人。自号巢民。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晚年却扫家居,与友朋觞咏,辑其酬答诗文都为一集,凡十二卷。盖仿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而作。然阿瑛但文酒之欢,此并其寿序之类亦皆载入。故繁富胜之,而精美则不及焉。

△《唐宫闺诗》·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费密编。密有《燕峰文抄》,已著录。是编录唐代女子之作,颇有别裁,然皆习见。

△《牍隽》·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萧士琦撰。士琦字季公,泰和人,前明贡生。是编选自汉至宋尺牍,分三十二门。卷首有其子伯升所记缘起,大旨主於清省。故所录往往摘一二语,非其全文。又如“龚使者告隗炤妻”一条,原非尺牍,而亦载之,殊不可解也。

△《斯文正统》·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刁包编。包有《易酌》,已著录。是编所录历代理学诸儒之文凡二百一十有六篇。其凡例称专以品行为主,若言是人非,虽绝技无取。盖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例,持论可云严正。然三代以前,文皆载道。三代以后,流派渐分。犹之衣资布帛,不能废五采之华;食主菽粟,不能废八珍之味。必欲一扫而空之,於理甚正,而於事必不能行。即如《文章正宗》,行世已久,究不能尽废诸集,其势然也。至苏轼《大悲阁四大菩萨》诸记,因题制文,原非讲学。言各有当,义岂一端?而包於欧阳修本论评语中极词诋斥,然则真德秀《西山集》中为二氏而作者不知凡几,包既讲学,不应不见是集,何以置之不言。岂非以苏氏为程子之敌,真氏则朱子之徒乎?恐未足服轼之心也。

△《乐府广序》·三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朱嘉徵编。嘉徵字岷左,别号止谿圃人,海宁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入国朝官徽州府推官。此编取汉、魏乐府及诗分为三集。以相和、吟叹、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大曲、杂曲之类为风,以鼓吹、横吹之类为雅,以雅舞、杂舞之类为变雅,以郊祀乐章为颂,而别附以歌诗、琴曲。又仿《诗序》之例,每篇各为小序以明其意。盖刻意续经,惟恐一毫之不似。然三代乐制,至汉尽亡。乐府之於三百篇,犹阡陌之於井田,郡县之於封建也。端绪亦有时相属,而不相属者十之九。嘉徵必摹拟刻画,一一以风、雅、颂分配之,牵强支离,固其所矣。

△《三苏谈》·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高阜撰。阜字康生,号萝栖,祥符人。所录凡苏洵文二卷,苏轼文六卷,苏辙文二卷。每篇为之反覆详论,故名曰《三苏谈》。其言澜翻不竭,亦足以自畅其说。然必谓三苏本旨如是,则不尽然也。

△《柳洲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增新等编。增新字子更,嘉善人。柳洲在嘉善熙宁门外。顺治初,增新与同里魏学渠等结诗社相倡和,称“柳洲八子”。其后攀附者日众,因遴次所作录为一编,共七十馀人。其诗体格相似,大抵五言多宗选体,七言悉学唐音。盖犹明季几社馀派也。

△《江左十五子诗选》·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宋荦编。荦有《沧浪小志》,已著录。是编乃荦为苏州巡抚时,甄拔境内能文之士王式丹等十五人,各选诗一卷刻之。考自古类举数人,共为标目,四八之所载,其来久矣。然文士则无是名也。文士之有是名,实胚胎於建安之七子。历代沿波,至明代而前后七子、广续五子之类,或分垒交攻,或置棋不定,而泛滥斯极。往往以声气之标榜,酿为朋党之倾轧,覆辙可历历数也。荦与王士祯并以文章宿老,领袖诗坛。士祯既以同时之人为《十子诗选》,荦亦以所拔之士编为此集。虽奖成后进,原不失为君子之用心,究未免前明诗社之习也。夫诸人诗傥不佳,裒刻何益?其诗果佳,则人人各足以自传,又何必藉此品题乎。

△《溯洄集》·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裔介尝选国初诗为《观始集》,今未见传本。是编乃所选康熙中诗,以续前集者也。意求备一时之人,故限於卷帙,不能备一人之诗,大抵一人三数首而已。惟每体之末,必附以己作,所收较他人为夥。则似不若待诸他人之论定焉。

△《高言集》·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田茂遇、董俞同编。茂遇字佛渊,顺治戊子举人。俞字苍水,终於布衣。皆华亭人。是书题曰《十五国风高言集》,而别标一闽字为子目。据其凡例,乃以一省之诗为一集。此乃十五集中之一也。

△《古文辑略》·(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本荣编。本荣有《奏议稽询》,已著录。是书文以体分,各体前俱引文体明辨一条,大概因是书而广之。然所分子目,冗琐特甚,舛误尤多。汉文帝《贤良文学策问》、武帝《贤良策问》之类亦往往一文而两载,皆失详检。“铁券文类”止载《唐德宗赐王武俊》一篇,“谕祭文类”止载隋文帝《祭薛濬》一篇之类,亦殊挂漏。至所载之文,每篇删削,尤不免失其本未。

△《临川文献》·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胡亦堂编。亦堂字二齐,慈谿人。顺治辛卯举人。官临川县知县,后行取主事。是编选临川一县之文。宋晏殊、晏几道、王安石三人,明章衮、陈九川、帅机、汤显祖、邱兆麟、章世纯、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揭重熙十人,国朝游东昇、傅占衡二人。皆有集行世者。每集各为小序,书中仍各标本集之名,略如张溥《百三家集》例。但溥书全录其集,此则多所删削耳。

△《诗原》·二十五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顾大申撰。大申有《堪斋诗存》,已著录。是编以诗教起於三百。降而屈、宋,则有王逸之章句;汉、魏、六朝,则有昭明之《文选》;三唐之诗,则以明李攀龙之《诗选》为能存唐声。於是总辑诸家,裒为五集:一集曰《毛诗》四卷,附以子夏之序;二集曰《楚词》五卷,述王逸之《章句》;三集曰《选诗》五卷;四集曰《选赋》四卷,录《昭明》之所选;五集曰《唐诗》七卷,录攀龙之所选。音释撰次,命曰《诗原》。每集皆有自序,夫三百篇列为《六经》。岂容以后人总集僣续其后?王逸、萧统已病不伦,乃更益以李攀龙,不亦异乎?

△《滕王阁集》·十三卷、《滕王阁续集》·(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蔡士英编。士英字伯彦,奉天人,官漕运总督。顺治十四年,士英巡抚江西,葺滕王阁。因集自唐至明登临记胜之作,分类诠次为十三卷。又徵近人诗文为二巨册,但分体而不分卷。盖欲附入前集各体后也。陈维崧《迦陵集》有《滕王阁赋》,绝工丽,非诸人所及。然是集不载。或刊版时尚未得其稿欤?

△《宋金元诗永》·二十卷、《补遗》·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绮选。绮有《岭南风物记》,已著录。是编选宋、金、元诗合为一集,首有康熙戊午绮自序。其凡例谓“所选诸篇,品骨气味,规矩方圆,要不与李唐丰格致有天渊之别”云云。故颇能刊除宋人生硬之病,与元人缛媚之失。然一朝之诗,各有体裁;一家之诗,各有面目。江淹所谓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已二体。蛾眉讵同貌而俱动於魂,芳草宁共气而皆悦於魄者也。必以唐法律宋、金、元,而宋、金、元之本真隐矣。即如唐人之诗,又岂可以汉、魏六朝绳之,汉、魏、六朝又岂可以风骚绳之哉?是集之所以隘。

△《澄远堂三世诗存》·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绳远编。绳远有《姓氏谱》,已著录。是集合刻其曾祖应徵、祖士标、父寅之诗。应徵字伯远,万历癸酉举人,官临安县教谕,迁国子监博士。所著曰《藿园诗存》,凡六卷。士标字窿菴,官山东宁海同知。所著曰《苍雪斋诗存》,凡一卷。寅字寅生,县学生。所著曰《视彼亭诗存》,凡一卷。应徵诗有《青莲馆》、《汗漫游蓟易寓言》、《苕溪漫草》、《两都社草》、《河梁编》、《两目纪游》、《偶寄轩稿》诸编。兹集总题《藿园诗存》,盖绳远汇为一集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弇州标榜前后五子而外,广为四十子,若似乎此外无遗贤矣。说诗者遇隆、万朝士或置不观,不知隆、万诸人已力挽叫嚣之习,归於平淡,而定陵初年,人皆修辞琢句,出入风雅之林。若李伯远、郑允升、归季思、区用孺辈,尤卓然名家,未见万历初之不及嘉靖季也。今观《藿园》一集,诚戛戛独造,亦能自立门径者。其子孙则沿波而讨奇耳。

△《古诗选》·三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此编凡五言诗十七卷,七言诗十五卷。五言自汉、魏、六朝以下,唐代惟载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人。七言古逸一卷,汉、魏、六朝一卷,唐则李峤、宋之问、张说、王翰四人为一卷,王维、李颀、高適、岑参、李白为一卷。而王昌龄、崔颢二人则称附录。五卷以下则唐杜甫、韩愈,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说之、晁补之、陆游,金元好问,元虞集、吴莱十三人之诗。而李商隐、苏辙、刘迎、刘因四人称附录。夫五言肇於汉氏,历代沿流,晋、宋、齐、梁业已递变其体格。何以武德之后,不容其音响少殊。使生於隋者,如侯夫人《怨词》之类,以正调而得存。生於唐者,如杜甫之流,亦以变声而见废。且王粲《七哀》,何异杜甫之《三别》?乃以生有先后,使诗有去留。揆以公心,亦何异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之说乎?至七言歌行,惟鲍照先为别调。其馀六朝诸作大抵皆转韵抑扬。故初唐诸人多转韵,而李白以下始遥追鲍照之体。终唐之世,两派并行。今初唐所录寥寥数章,亦未免拘於一格。盖一家之书,不足以尽古今之变也。至於越人歌惟存二句之类,则校刊者之疏,或以是而议士祯,则过矣。

△《十种唐诗选》·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取唐人总集八家及摘宋姚铉《唐文粹》所载诸诗,各为删汰。凡《河岳英灵集》一卷,《中兴间气集》一卷,《国秀集》一卷,《箧中集》一卷,《搜玉集》一卷,《御览集》一卷,《极玄集》一卷,《又玄集》一卷,《才调集》三卷,《唐文粹》六卷。附以士祯所选《唐贤三昧集》,共为十种。其去取一以神韵为宗,犹其本法。惟《才调集》、《唐文粹》删汰未精,门径丛杂,而《文粹》尤甚。如卢仝《月蚀》诗、陆龟蒙《江湖散人歌》,皆不能谓之盛唐格也。又韦庄《又玄集》,原书已佚,今所传者乃赝本。冯氏《才调集》凡例言之,而士祯仍为选录,亦失别裁。其《三昧集》一种,乃其生平宗旨所在,去取较为精密。世多摘出别行,今亦别著於录。又士祯《居易录》曰:“近日金陵有刻《唐诗十集》者,谓为予所订。或作序假予言曰:‘余奉此为金科玉律,年来於此道稍有会心者,得力於是书良多’云云。及访是书阅之,乃标华亭唐汝询仲言名。大旨在通高漫士、李沧溟、锺退谷三选之邮,而以汝询诗解附之,强分甲乙丙丁等目,浅陋割裂,可一笑也。”然则是书未出以前,先有伪本矣。今伪本已不传,盖辨之早也。

△《载书图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康熙辛巳,士祯官刑部尚书时,乞假旋里,改窆其亲,载书数车以归。其门人扬州禹之鼎绘为是图。一时多为题咏,士祯汇以成编。图后首载奏疏二篇,次序二篇,次题图诗八十六首,皆其门人所作。而附其侄启《座送还京》诗一首。次赠行二十四首,皆朝臣之作。而附侍讲尤侗《寄怀诗》一首,次《赐沐起程》一篇。而附朱彝尊《池北书库记》一篇,则以载书及之也。

△《樵川二家诗》·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霞编。案《浙江通志》载:“朱霞,建德人,顺治乙未进士。”未知即此人否也。樵川为今邵武县。二家者,宋严羽,元黄镇成也。羽有《沧浪集》,镇成有《秋声集》,皆已著录。是本每集分为二卷,诸杂体为一卷,五七言近体为一卷。而附《沧浪诗话》于其后焉。

△《宋四名家诗》·(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周之鳞、柴升同编。之鳞字雪苍,海宁人。升字锦川,仁和人。是编选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之诗,分体排次。《东坡集》选六百首,《山谷集》选三百首,《石湖集》选四百首,《剑南集》选九百首。较吴之振《宋诗钞》所录较多,而去取未能悉当也。

△《杨氏五家文钞》·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长世及其从子以睿、以俨,从孙兆凤、兆年合刻稿也。长世字延会,瑞金人。官兴安县训导,著《影居文钞》一卷。以睿字维明。邑诸生,著《汲亭文钞》一卷、《诗钞》二卷,以俨字维庄,贡生,著《强恕斋文钞》四卷。兆凤字尔翔,官上饶县训导。著《寓鸿亭文钞》二卷。兆年字尔逢,官宜黄县训导,著《栩栩园文钞》二卷。以睿《汲亭稿》中有诗二卷,而总题曰《文钞》,用《文选》例也。

△《翠楼集》·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刘之份编。之份字平胜,里籍未详。是集选明代闺閤之诗,分初集、二集、新集,集各一卷。其族里别编於前。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讥其真赝交错云。

△《诗苑天声》·二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良撰。良字眉生,徽州人。是集选自汉至明之诗为五类:曰乐章、曰应制、曰应试、曰朝堂、曰馆课,各冠以小引。所选皆铺张富丽之作,由其体宗台阁故也。然精觕互呈,颇为淆杂。而卷首列参订姓氏凡五百九人,亦断无是事也。

△《练音集补》·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王辅铭编。辅铭字翊思,嘉定人。初,明翠校尝以嘉定代有作者,而诗篇多散逸,因采宋天圣以后迄於宏治合为一集。其第一卷为宦志,皆官於嘉定者所作。中四卷则邑人之诗。第六卷为附卷,则流寓游览诸人。第七卷为外卷,则释道之作也。其后版毁於倭,仅存钞本。辅铭以其尚有遗阙,因搜采厘订,补入三十四人。其原有姓氏而诗什未备,更加补辑者,又二十六人。原本每人各著出处本末,辅铭间采他书附之。如杨之彝尝为都统制官,非真释子,校误载入方外中,亦为驳正。其曰练音者,因嘉定本古之练祁市也。

△《国朝练音集》·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王辅铭编。辅铭既辑补翟校《练音集》,复采本朝诗人之作,编为此集。所收自官师至方外共三百人。其体例略仿翟校原本,惟闺秀一类为辅铭所增。至校凡例,其人尚存者不录,深合古法。而辅铭此集,第一卷所载见存者至三十六人,并及其子所作。亦视校原本较为泛滥矣。

△《姑苏杨柳枝词》·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汪琬编。琬有《尧峰文钞》,已著录。初,琬自翰林告归,居尧峰别业。偶仿白乐天作《姑苏杨柳枝词》十八章,一时东南文士多相属和。琬乃手自选定,得一百十二家,一百九十七首。令周枝楙排次成帙,而周靖为之笺注。刊本题为枝楙所辑,非其实也。今仍题琬名焉。

△《金华文略》·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王崇炳编。崇炳有《金华徵献略》,已著录。是编录金华一郡之文。始自汉尚书杨乔,迄於国朝徐腾,共一百一十七人,而崇炳之文亦自录焉。凡例称取《金华文徵》十之五,《金华文统》十之二,而益以他书十之三。又称《文统》之例凡论及兵机政术及为释氏而作者不录。是选汉文不及长沙家令,选宋文不及苏学士矣。故惟侧词艳语在所禁绝,他则悉凭文章,不区疆域云。

△《尺牍新语》·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徐士俊、汪淇同编。士俊字野君,淇字瞻漪,并钱塘人。是编刻於康熙癸卯,采明末国初诸家尺牍,分二十四门,名有评语。大抵不出万历以来纤仄之派。

△《说唐诗》·二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徐增撰。增字子能,长洲人。所录唐诗三百馀首,一一推阐其作意。其说悠谬支离,皆不可训。至於分解之说,始於乐府。如《陌上桑》等篇,所注一解、二解、三解字,尚不拘句数。晋、魏所歌古辞,如《白头吟》、《塘上行》等篇,乃注四句为一解。所谓古歌以四句为一解,伧歌以一句为一解是也。然所说乃歌之节奏,非诗之格律。增与金人瑞游,取其《唐才子书》之说,以分解之说施於律诗。穿凿附会,尤失古人之意。

△《百名家诗选》·八十九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魏宪编。宪字惟度,福清人。杭世骏《榕城诗话》载所著有《枕江楼集》,今未见其本。世骏称其同友《宿白云洞》诗一首,则浮声也。宪以曹学佺有《十二代诗选》,止於天启,因选是集以补之。自天启甲子以后,康熙壬子以前,由缙绅迄方外,共得百人,人各立一小引,并列字号籍贯於前。其诗或以体序,或以类序,或以时与地序,各从原本。其登选则以得诗之先后为次,不拘行辈,而宪诗亦附於后焉。今观所选诸人,大抵皆声气标榜之习。至叶方蔼以下十人,未得其诗而先列其目。益见其不为论诗作矣。

△《皇清诗选》·三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孙鋐编。鋐字思九,江南华亭人。其书采国初诸诗,分体编录。其凡例有曰:“论诗者必规摹初、盛,诚类优孟衣冠。然使挟其佻巧之姿,曼音促节,以为得中、晚之秘,则风斯下矣。”又曰:“数年以来,又家眉山而户剑南矣。在彼天真烂漫,畦径都绝,此诚诗家上乘。倘不衫不履,面目颓唐;或大袖方袍,迂阔可厌。辄欲夺宋人之席,几何不见绝於七子耶?”其持论未为不当。然其所选,则皆为交游声气之地,非有所别裁也。

△《国雅初集》·(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陈允衡编。允衡有《古人几部》,已著录。是编选国初人诗。体例一仿明顾起纶之旧,故亦以国雅为名。自魏裔介以下凡五十馀家。

△《宋诗删》·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顾贞观编。贞观字华封,无锡人。由监生考授秘书院中书,后中康熙丙午举人,迁国史院典籍。是编蒐采宋代之诗,分体纂集。自谓宽於正变,而严於雅俗。删繁就简,得诗二千五百有奇。然采摭既富,颇不能自守其例。

△《历朝赋格》·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陆葇编。葇字义山,平湖人。康熙丁未进士,授内阁典籍。己未召试博学宏词,改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编汇选历代之赋,分为三格:曰文赋,曰骚赋,曰骈赋。於三格之中,又各分为五类:曰天文,曰地理,曰人事,曰帝治,曰物类。起自荀卿、宋玉,下迄元、明。每格前有小引,皆其婿沈季友所作。骚赋之引则为骚赋一篇,骈赋之引则为骈赋一篇,殊为纤仄,古无是例也。

△《续垂棘编·三集》十卷、《四集》·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鄗鼎编。鄗鼎有《理学备考》,已著录。初,鄗鼎父芸茂,当明末年,尝选辑山西之文二十卷,题曰《晋国垂棘》。鄗鼎复取其乡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谓之《续垂棘编》。前后共为四集。兹仅其三、四两集,非全本也。三集所录凡五十二人,四集所录凡四十七人。然多有人已前见而文属补录者,又有一集之中而一人之文前后分见者。盖随选随刊,故漫无体例如是耳。

△《传是楼宋人小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卷尾有嘉定戴范云跋语云,是昆山徐氏所辑,故仍题之曰《传是楼宋人小集》,然则徐乾学家本也。所录凡二十二家,一廉村薛嵎仲《止云泉诗》,一剡溪姚镛《希声雪蓬稿》,一长沙刘翰《武子小山》集,一大梁张良臣《武子雪窗小集》,一笠泽叶茵景《文顺適堂吟稿》前集及续集,一沧州高九万《菊磵小集》及续编,一钱塘俞桂晞《郄渔溪诗稿》及《渔溪乙稿》,一壶山许棐忱父《梅屋诗稿》及《融春小缀》、《梅屋杂著》、《梅屋》第三稿、第四稿,一山阴葛天民《无怀小集》,一邘州张蕴仁《溥斗野稿支卷》,一南丰石门黄大受《德容露香拾稿》,一阳穀周文璞《晋仙方泉先生诗集》,一钱塘陈起宗之《芸居乙稿》,一龙泉沈说《惟肖庸斋小集》,一金华王同祖《与之学诗初稿》,一钱塘何应龙《子翔橘潭诗稿》,一浮玉施枢《芸隐倦游稿》及《芸隐横舟稿》,一临川危稹《逢吉巽斋小集》,一螺川罗与之《与甫雪坡小稿》,一霅川吴仲孚《菊潭诗集》,一建州张至龙《季灵雪林删馀集》,一唐栖释永颐《山老云泉诗集》。皆吴之振宋诗钞所未收。然陈起《江湖小集》中则皆已收录,所遗者惟释永颐一人耳。

△《榕村讲授》·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李光地编。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书凡分三编。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著,中编为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及邵子、胡宏所著,下编则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修、宋祁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真德秀所著。多取其足发圣贤之理者,大抵皆儒者之言。其扬雄、谷永、刘歆诸人,则不以人废之义也。光地自序:“举成、弘之文章以勖人,举王鏊会试墨卷以韩愈成句对论语者为法,而以读杂书异说为深戒。”盖即科举之文以诱掖初学之书也。

△《古文精藻》·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李光地编。光地为兵部侍郎时,提督顺天学政。选录此集,以诲乡曲诸生,不求尽古文之变也。

△《群雅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李振裕编。振裕有《白石山房稿》,已著录。是编乃其督学江南时,选录诸生诗赋杂文,汇刻成集,凡十二卷,而目录则作四卷。盖卷一中分四子卷,卷二分二子卷,卷三、卷四又各分三子卷。由於随时续镌,故辗转增益。其编次漫无体例,亦由於是也。

△《瑞竹亭合稿》·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愈扩及其弟王愈融撰。愈扩字若先,泰和人,康熙庚戌进士。愈融字侣新,终於诸生。兄弟俱从魏禧游。愈扩文长於论古,颇能曲折如意。盖其师授如是也。愈融笔力稍弱,风骨尚未老成,较亚於其兄。是集初刻毁於兵。后愈融子元坤得旧本於建昌布衣梁份所,又手录而重刊之。

△《姚江逸诗》·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编。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编皆录馀姚一邑之诗。自南齐迄明,以时代为叙。其方外、闺秀、仙鬼则总汇於末卷。每人各为小传,颇足以补史事之阙。然第十五卷《韩应龙传》末云:“梨洲先生选逸诗,广极搜辑,不解何故遗此。”则此卷为后人所续无疑。非宗羲之原书,不知何以混而一之。又刘妙容事出於吴均《续齐谐记》,其人乃吴令刘惠明之女,没后魂见,是鬼非神,题曰神女,已大谬。又王敬伯虽馀姚人,而女则不知何方之产,所遇之地又在吴中,引而入之姚江,尤为无理。亦必非宗羲之旧也。

△《明文授读》·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编。初,宗羲辑有明一代之文为《文案》,后得昆山徐氏传是楼藏书,益以所未见文集三百馀种,增为《文海》。后其子百家以《文海》卷帙浩繁,请宗羲选其尤者为此编。其序则仍《文海》之旧,盖其门人宁波张锡琨移冠此集。以见去取宗旨云。

△《洛如诗钞》·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彝尊选录,陆奎勋编次。彝尊有《经义考》,奎勋有《陆堂易学》,皆已著录。此集皆康熙丁亥平湖人社集之作。据《奎勋诗集》,载洛如之唱起丙戌三月,至丁亥而中间。诗什则奎勋集中编次,颇有前后不同,未详其故。其以洛如名者,洛如,花名,幹如竹,实似荚,郡有文士则生也。

△《汉诗音注》·五卷、《汉诗评》·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李因笃撰。因笃有《受祺堂集》,已著录。是编评点汉诗,兼注音韵。一卷至五卷题曰“汉诗音注”,六卷至十卷题曰“汉诗评”,一书而中分二名。又前五卷之评夹注句下,后五卷之评大书诗后,体例亦迥不同,不知其何所取也。顾炎武有《与因笃书》,极论古今音韵,刻於所撰《音学五书》前,盖以因笃为知古音者。然声音文字,与世转移,三代有三代之音。秦、汉有秦汉之音,晋、宋有晋、宋之音,齐、梁有齐、梁之音,自唐以后,有唐以后之音。犹之籀变而篆,篆变而隶,隶变而行。因革损益,辗转渐移,不全异亦不全同,不能拘以一律。自吴棫举六朝以上概曰古音,於是或执后以搀前,其失也杂。或执前以绳后,其失也拘。如朱虚侯《歌疏》与之韵,证之史游《急就篇》亦然;梁鸿適《吴诗隅》与流、浮、休韵,证以《日出南东隅行》亦然;燕剌王《歌鸣》与人韵,证以崔骃安《封侯诗》亦然。知汉人有汉人之韵,下不可律以今,上亦不可律以古。因笃概以三百篇之韵断其出入,未免胶柱之见。至其所评,亦罕精鉴。如谓司马迁尊项羽为本纪,冠之《汉书》,为千古具眼之类,犹隆、万后人好为高论习气也。

△《诗观》·十四卷、《别集》·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邓汉仪编。汉仪字孝威,泰州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以年老授中书舍人。是编皆选辑国初诸人之作,别集则闺阁诗也。

△《朱子论定文钞》·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震方编。震方有《读书正音》,已著录。是编取经传子史以至唐、宋诸家之文曾经朱子论定者,摘录成编。皆先列朱子之论,而以其文列於后。然编次过於求全,有因一字而录一篇者。如因辨一“腊”字,遂录“晋假道於虞”全传。“公矢鱼於棠”自是春秋经文,朱子惟辨一“矢”字,与传无关,而亦全录公子彄谏词。如是者不一而足,盖明末国初王学渐厌,又折而宗朱。风气所趋,事事借朱子以为重。遂不免牵连阑入,取盈卷帙耳。

△《凤池集》·(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沈玉亮、吴陈琬同编。玉亮字瑶岑,武康人。陈琬有《春秋三传同异考》,已著录。是编刻於康熙乙酉,裒国朝应制之诗,分体编辑,无所诠择。末附杂剧一折,则自古所无之创例也。

△《续三体唐诗》·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高士奇编。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录。士奇尝校注周弼三体唐诗,因复辑此编。弼书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为三体。故此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排律为续三体,以补其阙。惟弼书每体分数格,而此书则每体以人为序,各有小传、诗话,为例小异耳。独是士奇既以弼书为未备,则当补完诸体,乃亦袭三体之目,仍不录五言绝句,将谓非诗之一体乎?

△《唐诗掞藻》·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高士奇编。是书仿《文选》、《文苑英华》之例,分类选录。凡三十二门,皆馆阁之体,故名曰“掞藻”。

△《楚风补》·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廖元度编。元度字大隐,长沙人。是书成於康熙甲子、丙子之间。乾隆丙寅,长沙府知府吕肃高重为删定刻之。然意主夸多,冗杂特甚,又疏於考证,舛漏尤多。如神农因茶山之葬,而收其《蜡词》;虞舜因苍梧之巡,而收其《南风》诗。甚以楚为高阳之苗裔,而收其《丹书》。假借牵附,不一而足。而罗含《湘中记》所载禹《玉牒词》,见《后汉书·郡国志》注者,乃遗而不载。沈诸梁、石乞诸口语靡不滥入,而楚词乃删削不完。至戴凯之《竹谱》之类,本非诗篇,汉高帝《鸿鹄歌》之类,无与楚事,亦牵率并登,殆不可解。又如刘跛子乃北宋人,而列於六朝之际;严羽乃昭武人,而引於三湘之间。盖州县志书,率多附会先贤,借为光耀。而元度乃据志书以为之,宜其至於如是也。

△《四家诗钞》·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企埥编。企埥字苾远,雄县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江西巡抚。四家者,清苑郭棻、钜鹿杨思圣、任邱庞垲、文安纪炅也。所录棻《学源堂集》凡六卷、思圣《旦亭集》凡八卷,垲《丛碧山房集》凡六卷,《炅桂山堂集》凡八卷。每集各为之序。棻及垲、炅皆有集,已著于录。惟思圣集今未见,独见于此编耳。

△《濂洛风雅》·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辑周子、二程子、邵子、张子、游酢、尹焞、杨时、罗见素、李侗、朱子、张栻、真德秀、许衡、薛瑄、胡居仁、罗洪先十七家之诗。乃其官福建巡抚时所刊。案金履祥先有《濂洛风雅》,伯行是书,仍其旧名,而一字不及履祥,不可解也。

△《历朝赋楷》·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修玉编。修玉字倩修,钱塘人。是编成於康熙丙寅。卷首恭录圣祖仁皇帝御制《阙里桧赋》、《竹赋》二篇,次为御试叶方蔼、彭孙遹、汪霦、徐乾学四赋,均不入卷数。其集中所录,则由周末至国朝康熙中,凡一百六十七篇,各为之注。修玉所自作七赋亦附焉。末又有李兴祖《梅》、《竹》二赋,则刻成以后所续入,故题曰增选,意其欲作补遗而未成也。

△《于野集》·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原编。原号西亭,青浦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给事中。是编刻於康熙庚子,乃其同郡朱霞等三十二人唱和之作,请原厘择而选定之。名曰于野者,取《易》同人于野义也。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五十一卷(通行本)

国朝储欣编。欣有《春秋指掌》,已著录。是编乃仿明茅坤《唐宋八家文钞》,增李翱、孙樵为十家,各为批评。亦间附考注。其中标识,悉依茅本之旧。欣自序谓“即茅所评论以窥其所用心,大抵为经义计耳。予欲破学者抱匮守残之见,所录加倍焉。至增入习之、可之,似属创见。然大家岂有定数,可以八,即可以十”云云。其说良是。然观其持论,仍不离乎经义之计。恭读御制《唐宋文醇》序文,有曰:“欣用意良美,顾其识之未充,而见之未当。则所去取,与茅坤亦未始迳庭。”睿鉴高深,物无遁状,斯诚万古之定论矣。

△《松风馀韵》·五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姚宏绪编。宏绪号听岩,娄县人。康熙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选上自六朝,下迄有明,凡云间诸人之以全集传,或篇什之仅存一二者,悉收辑之。人各缀以小传,义取博收,不能一一澄汰。其凡例有云:“集内诗有鄙僿可笑者,以采得不忍复逸,存诗所以存其人也。一之已甚”云云。则宏绪已自言之矣。

△《述本堂诗集》·十八卷(内阁中书方维甸家藏本)

国朝桐城方氏三世家集也。凡《依园诗略》一卷,《星砚斋存稿》一卷,《垢砚吟》一卷,《葆素斋集》三卷,《如是斋集》一卷,皆方登峄撰。《陆塘初稿》一卷,《出关诗》一卷,皆登峄之子式济所撰。《东闾剩稿》一卷,《入塞诗》一卷,《怀南草》一卷,《竖步吟》一卷,《叩舷吟》一卷,《宜田汇稿》一卷,《看蚕词》一卷,《松漠草》一卷,皆式济之子观承撰。登峄字凫宗,号屏垢。康熙甲戌贡生,官工部主事。坐事谪黑龙江卜魁塞。式济有《龙沙纪略》,本附刻此集之中,今别著录。观承别有《薇香》、《燕香》诸集,亦别著录。

△《青溪先正诗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鲍楹编。楹字觉庭,馀杭人。康熙丙子举人,官知县。是编采淳安之诗,合为一编。以淳安古青溪地,故以为名。凡唐一人,宋六人,元五人,明十人,国朝二人。其总目所列宋之方一夔,元之方道坚、夏溥、洪震老、徐贯,国朝之徐士讷等七人,《总目补遗》又有宋方有开等六人,元汪云等二人,明余溥等七人,皆有录无书。非完本也。

△《延陵书塾合璧》·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吴季长编。季长始末未详。前有康熙丁丑自序,称“少嗜俪体文,平生酷爱梁简文、江文通二家,以为开徐、庾之先,莫有过於此者。爰手录合为一集,遂名曰《延陵书塾合璧》。盖以一人之嗜好,偶录为诵读之本,其实未为定论也。徐、庾生於梁代,於江淹为后辈,於简文则为同时。当其早年,竞为轻艳,犹可肩随。洎乎晚岁,则徐视庾瞠乎后矣,又何论简文乎?

△《八刘唐人诗集》·八卷(内府藏本)

题曰淮阴刘青夕选,不著其名。前有康熙癸未李翰熙序,称青夕尝有《唐诗十三家》之刻。又辑为此本。凡刘义、刘商、刘言史、刘得仁、刘驾、刘沧、刘兼、刘威八人,皆《全唐诗》所已具。且既以家数区分,而版心又标曰中唐诗、晚唐诗,体例亦殊未协也。

△《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杜诏、杜庭珠同编。诏有《云川阁诗集》,已著录。庭珠,秀水人,尚书臻之子也。是书以明高棅《唐诗品汇》所录皆贞元以前之诗,故选录元和迄唐末诸作,凡一千八百七十馀篇,以补所遗。名曰《叩弹》,取陆机《文赋》语也。诸人俱系以小传,卷末间有品评。其训释考证,亦颇多可采。然如元稹《莺莺诗》、李群玉《杜丞相筵中作》及韩偓《香奁集》诸诗,皆所谓靡靡之音。一概滥登,於精审犹有愧焉。

△《邱海二公文集合编》·十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焦映汉、贾棠所刻邱濬、海瑞集也。濬、瑞皆琼州人。映汉与棠同官於琼,故有兹刻。濬、琼《台类稿本》七十卷,此选定为十卷。瑞集有《自作稿》引,不著卷数,此选定为六卷。映汉为濬作传,又载梁云龙所作瑞传。盖是编刻於康熙戊子,时《明史》尚未成也。

△《明文远》·(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文驹编。文驹有《师经堂集》,已著录。是编辑有明一代之文。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其圈点批语,皆用八比之法。至如戴良系元代遗老,王猷定系国朝人。俱收入明代,殊失断限也。

△《尺牍嘤鸣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相编。相字晋升,临川人。是书成於康熙己丑。采明末及国初简札分十二类,类中又分子目四十有三。大抵轻佻纤巧,沿陈继儒等之馀习。

△《文章鼻祖》·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绳武编。绳武字文叔,长洲人。康熙乙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编录六代以前诗文凡十四篇,各为评注。一《尧典》,二《禹贡》,三《洪范》,四《国语·桓公自莒反》一篇,五《左传·城濮之战》,六《邲之战》,七《鄢陵之战》,八《史记·项羽本纪》,九《高祖本纪》,十《封禅书》,十一《平准书》,十二《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十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四庾信《哀江南赋》,皆鸿笔也。然以为千古文章尽从此出,则绳武一家之说矣。

△《唐四家诗》·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汪立名编。立名有《钟鼎字源》,已著录。是编合刻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之诗。前有自序,称四家诗为宋、元人鼻祖,学宋、元诗者当仍於唐诗求之。故以此矫其弊云。

△《二家诗钞》·二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邵长蘅编。长蘅有《青门集》,已著录。此其所选新城王士祯、商邱宋荦之诗也。是时士祯为刑部尚书,荦为苏州巡抚。而长蘅实长洲人,又荦之门客。赵执信见之,有违言。故士祯《寄荦诗》有“《尚书》北阙霜侵鬓,开府江南雪满头。当日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之句。盖言己为扬州推官之日,荦为黄州通判之日,已同以诗名。初不以致位通显始并称也,然长蘅实不自远嫌,致干物议。至今论者不允,殆亦有由矣。

△《棣华书屋近刻》·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历城朱缃、朱绛、朱纲兄弟三人之合集也。缃有《橡村集》,纲有《苍雪山房稿》,皆已著录。绛字子桓,由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此集凡《缃岭南草》一卷,《端江集》一卷,乃其省亲粤东时作。《绛岭南草》一卷,盖与缃同行所作。《纲济南草》一卷,中有《闻二兄自粤北归诗》,盖与缃、绛《岭南诗》同时所作。故合刊云。

△《诚求堂汇编》·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徐开锡撰。开锡字定山,常山人。康熙中贡生,官至彰德府同知。是编第一卷曰赠言,为出都时赠行之作。第二卷曰杞言,官杞县知县时邑人相赠之作,第三卷曰介言,为绅士介寿之作;曰杂著,为颂扬政绩之作。第四卷曰诗草,第五卷曰文稿,第六卷曰实政,则皆诗文及案牍也。

△《明文在》·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薛熙编。熙有《练阅火器阵记》,已著录。是书仿《昭明文选》体例,於诸体之中各以类从,所录亦颇存鉴别。盖熙为汪琬门人,於古文有所受之也。然数多则简择难精,世近则是非未定。榛楛未翦,固亦势使之然耳。

△《汉诗说》·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费锡璜、沈用济同编。锡璜字滋衡,吴江人。自署曰成都。盖其父费密,自成都避乱,家於江南,锡璜犹署其故里也。用济字方舟,钱塘人。是编因冯惟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录汉诗,略为评释。卷首有凡例,持论似高,而所说殊草草。如汉人铙歌,鼓吹诸曲,沈约《宋书·乐志》明言声词合写,不可复辨。本无文义可推,而必求其说以通之,遂横生穿凿。又本词与入乐之词,截然有别。如《白头吟》中“郭东亦有樵”诸句,乃伶工增入以谐律,亦曲为之解,更嫌附会。至《铎舞曲》之“圣人制礼乐”篇,不过以字记声,亦录之以为诗式。又不考据《宋志》,明其句读,尤进退无据。其中仍冯氏《诗纪》、梅氏《诗乘》之谬,皆不及订正。他姑勿论,如庞德公《于忽操》三章,本王禹偁所拟,今载于《宋文鉴》中,而列于汉诗之内。一例推尊,茫无鉴别,是可云识曲听真乎?

△《岭南五朝诗选》·三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黄登编。登宇俊升,号积菴,番禺人。是编分为二帙。第一帙二十卷,皆载诗之为粤东作者。第二帙凡十五卷,则皆粤东人诗也。第一帙谓之名宦,颇为无理。无论其人不仕於粤东,即开卷之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唐书》具载其事,何可以名宦称欤!

△《义门郑氏奕叶吟集》·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尔垣编。尔垣字一枢,浦江人。义门二十世裔也。郑氏自宋建炎至明初,合族而居者十三世,故称义门。永乐十六年,郑昺辑其先世之诗为三卷,其从叔检讨棠序之。康熙中,尔垣又续编四卷,是为此本。其於昺原书或有所增窜与否,则莫能详也。集中或题其字,或题其官,而以其名及仕履侧注於下。考元结撰《箧中集》,载其弟融之诗,题曰季川。吕向《文选注》,谓任昉启自称任君,乃因其家集之文。而《玉台新咏》徐陵独题其字,赵宧光以为亦其子姓所钞。则家集书字,原为古例。但五卷以下既题官题字於前,而每题之下又大书姓名,则自乱其例耳。其诗往往如出一手,疑不能无所粉饰也。

△《义门郑氏奕叶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尔垣编。尔垣既续郑昺之书为七卷,又编次遗文得十五种。曰元郑大和《贞和集》,曰元郑钦《青梿居士》文,曰元郑涛《药房集》,曰元郑泳《半轩集》,曰明郑渊遂《初斋集》,曰明郑榦《恕斋集》,曰明郑楷《凤鸣集》,曰明郑棠《道山集》,曰明郑柏进《德斋稿》。凡仅存三首者,亦列於中。其全佚者八十种,则附存其目。大和一名又融,字顺卿,官至建康龙湾务提领大使。钦字子敬。涛字仲舒,官至大常博士。泳字仲潜,官温州路经历。渊字仲涵,榦字叔恭,官至监察御史。楷字叔度,官至蜀府长史。棠字叔美,官至翰林检讨。柏字叔端。

△《宋十五家诗选》·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陈訏编。訏有《句股引蒙》,已著录。十五家者,梅尧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万里、王十朋、朱子、高翥、方岳、文天祥也。每集各系小传及前人诗话,而以己所评论附焉。

△《笃叙堂诗集》·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侯官许氏之家集也。凡作者七人,集八种。前明一人,曰《春及堂遗稿》,许豸撰。国朝六人,曰《米友堂集》,许友撰;曰《紫藤花庵诗钞》,许遇撰;曰《少少集》,许鼎撰;曰《雪邨集》、《玉琴书屋诗集》,许均撰;曰《客游草》,许荩臣撰;曰《影香窗存稿》,许良臣撰。豸字玉史,崇祯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友字有介,号瓯香,豸子也。喜书画,慕米芾之为人,构米友堂祀之。新城王士祯尝称其诗。遇字不弃,号月溪,友子也。康熙间官陈留、长洲二县知县。鼎号梅崖,均号雪邨,皆遇子。荩臣号秋泉,良臣号石泉,皆鼎子。其家有笃叙堂,为华亭董其昌所题额,因以名集。

△《续姚江逸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倪继宗编。继宗字复野,馀姚人。初,黄宗羲作《姚江逸诗》,所录自齐迄明。此集续选国朝之诗,即以宗羲为首。所录凡七十五人,每人各为小传。采辑事实,颇为详备。然亦时有附会。如第二卷“谭宗”条下曰:“一日於维扬酒楼唱西楼错梦,按板谐声,备极婉转。俄有人起自邻座曰:‘子歌诚善,但中有某字犹未尽调耳。’宗初犹负气不相下。继询其人,即谱曲之于叔夜也。遂相与登西楼,访穆素徽,尽兴而别。顾其时穆已红颜化为白发”云云。案《西楼记》为袁于令所作,王士祯诗所谓“红颜顾曲袁荆州”者是也。于叔夜乃其寓名,何得云即于叔夜。况西楼今在吴江县,距扬州尚远,何得即相与同登?恐流传失实,似此不检者多矣。

△《韬光菴纪游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山止编。初,唐沙门韬光,卓锡西湖之巢隖。白居易守杭日,相与倡和。后人因以韬光名其菴。菴踞山之胜,历代游人,颇多题咏。山止康熙中住持是菴,因裒集付梓。自唐迄本朝得古今体诗五百馀首。然其中多同时投赠山止之作。声气攀援,不尽为胜地作也。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释净溥编。兴善寺在嘉兴府治东南秦溪之上。是书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云:“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兴善院。”然卷首载卢纶《题兴善寺后池诗》,则寺之著名在唐代,岂原未之考耶?全书篇幅寥寥,可资考证者殊少。旧本题明释净溥撰。今考国朝彭孙遹诸人诗,皆载于后。则净溥为康熙中人,旧题误矣。

△《倪城风雅》·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劳巁编。巁有《半菴诗稿》,已著录。是编所录皆阳信一县之诗。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得刘世伟等十人。下卷自国朝雍正以前得张崖等二十三人。上卷少而可观,下卷不免冗滥矣。则同时假借之故也。

△《三诗合编》·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光岳编。光岳字硕庐,上高人。雍正甲辰进士,官金华县知县。是编合刻其乡吴学诗、黄鎡、李坚三人之诗。学诗字伯兴,号虚宇,嘉靖乙丑进士,官山西按察使副使。鎡字文叔,隆庆庚午举人,官西和县知县。即光岳之从高祖。坚号双江。学诗诗,共一百四十馀首。鎡所著集九种,俱残阙。光岳录其全者得一百六十九首,坚诗一百四十七首。三人同时相倡和,其诗格亦颇相似。

△《渠风集略》·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马长淑编。长淑字汉荀,安邱人。雍正庚戌进士,官至磁州知州。初,安邱张贞欲辑其邑自明以来迄於国朝之诗,名曰《渠风》。久而未就,长淑因踵成是编。称渠风者,安邱古渠邱地也。书凡四卷,其五卷则专辑马氏一家诗,其六卷为流寓、方外、闺秀、续编四门,其七卷为诗馀。然意主夸饰风土,不免附会古人。如方外内阑入唐释皎然一诗,殊不合断自前明之例。而流寓内首列苏轼,亦非事实也。

△《七十二峰足徵集》·一百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定璋编。定璋字友篁,吴县人。是集蒐历代文士之生於太湖七十二峰间者,录其所作,共为一编。凡诗八十三卷,词二卷,赋三卷,文十三卷。所选之诗不叙时代,惟每姓各以类从,题曰某氏合编。仿《中州集》之例,人各冠以小传。徵引颇为赅洽,而大旨在因诗以存人。不免夸饰之见,复不免乡曲之私。滥采兼收,固其势所必至。又如称濮婪为吴季札之孙,录其《高山诗》三章。其诗自古未闻,不识出何典记。称周术即甪里先生,为泰伯之后,载其《紫芝歌》一首。无论四皓姓名出於附会,先儒辨之已明。即旧籍流传,此歌亦但称四皓,未云独出甪里也。是盖家牒地志自古相沿之通病,无足深诘者矣。

△《明伦初集》·五卷、《续集》·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文炳编。文炳字慕斯,莆田人。是书取历朝文之有关五伦者,分类辑之。每篇缀评语於后。初集刊於雍正辛亥,续集刊於乾隆甲申。其立义甚正,而所选诸文,颇无体例。即如帝王诏诰,独载唐玄宗《焚珠玉锦绣》一敕,所收未免太隘。至於徐淑《答兄弟》、锺琬《与妹》两书,不附於昆弟,而列於夫妇,尤为未协矣。

△《长林四世弓冶集》·五卷(礼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

国朝林其茂编。其茂有《山阴集》,已著录。是集裒其家四世之诗。《后乐堂集》一卷,《双峰吟》一卷,皆其茂曾祖逸作。《贻桂轩集》一卷,其茂祖秉中作。《吟台诗草》一卷,其茂父赞龙作。《鷇音集》一卷,则其茂自作也。逸字德子。顺治庚子举人。秉中字与人。康熙己卯副榜贡生。赞龙有《学易大象要参》,已著录。

△《广东诗粹》·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梁善长编。善长字崇一,顺德人。乾隆己未进士。此集所选广东诗,上起於唐,下至国朝。凡四百一十三家,一千五百五十馀首,各为之评注。先是,黄登有《五朝诗选》。善长以其持择未精,故更加蒐访,定为此集云。

△《莆风清籁集》·六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王臣编。王臣字慎人,一字兰陔,莆田人。乾隆辛酉拔贡生,官至兰州府知府。是集选兴化一府自唐至国朝之诗。凡三千馀篇,作者一千九百馀人。仿金元好问《中州集》例,於诗首详其人之里居出处,生平著作。并缀以各家评语,而所自著《兰陔诗话》亦附载焉,则朱彝尊《明诗综》例也。其仙游一县,本莆阳旧地,唐时析置。明郑岳撰《莆阳文献》,尝并载入。王臣则别为三卷,以示区别。然蔡襄、蔡京、蔡卞本为同里,襄以名流推重,遂收之莆田。京,卞以奸迹彰闻,遂推之仙游。郑樵夹漈草堂,今仙游尚有遗迹。而以其博洽,又移之莆田,则亦不符公论矣。

△《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广东潮阳县知县李文藻家刊本)

国朝宋弼编。弼字仲良,德州人。乾隆乙丑进士,官至甘肃按察使。是集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所录凡四百三十一人。其体例全仿朱彝尊之《明诗综》。其去取之间,则谨守王士祯之门径,纤毫不肯异同也。

△《丰阳人文纪略》·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聂芳声编。芳声字晦之,永丰人。是编裒其邑人之文,自宋至明,分类编辑。然宋、元不过十人,馀皆明人之作也。

△《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文藻等编。明顺德欧大任、梁有誉,从化黎民表,南海吴旦,番禺李时行五人诗也。大任六卷,有誉五卷,民表七卷,旦四卷,时行六卷。前列五人姓氏,并诸家诗评。每集之前又各附小传。其曰《南园后五子》者,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赵介、李德、黄哲、王佐唱酬於此,称南园五子。故大任等有后五子之目也。大任等四人各有专集,皆已著录。惟吴旦之诗久无刊本,藉此集以流传。然虽编四卷,每卷仅数首而已。后附《南园花信》一卷,则明末番禺黎遂球於《扬州社集》咏黄牡丹十首,当时推为第一。归粤之后,同里追和者九人,人各十首。编是书者因并刻於后,以备粤诗故实焉。

△《二南遗音》·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绍攽编。绍攽有《周易详说》,已著录。是编所录皆国朝关中人诗。自孙枝蔚以下共一百四十人,每人俱载履贯於前。其曰《二南遗音》者,以周时岐丰建国而言。其实周、召二南之地不止关中也。

△《崇川诗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孙翔编。翔字吕溪,南通州人。是集辑通州及州属如皋、泰兴、海门三邑之诗。自宋、元至国朝,附以流寓。每人记其姓氏爵里。后缀补遗一卷。其第十卷所载皆同时之人,殊非《文选》不收何逊之义也。

△《东皋诗存》·四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之珩编。之珩字楚白,如皋人。是集选其邑人之诗。自宋以迄於国朝,每人各详其字号官爵。所载既多近时之作,而之珩之诗收至二百馀首。王逸、徐陵、芮挺章自录己作,未如是之繁富也。

△《濮川诗钞》·三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所载濮淙《澹轩集》一卷,沈机梅《泾集》二卷,沈朗《恬翁集》一卷,冯允秀《梅花逸叟集》一卷,杨炜《云竹集》一卷,杨燮《勖亭集》一卷,杨炯《南游草》一卷,周映《康雪芝集》一卷,周龙雯《怀孟草》一卷,周甸《峄山集》一卷,陈选蓝《染斋集》一卷,徐晞《赤岩集》一卷,徐嘉《得月楼集》一卷,张其是《碧草轩集》一卷,陈曾祉《心隐集》四卷,沈履端《竹岳楼草》一卷,沈尧咨《晚盥集》三卷,濮光孝《学圃集》一卷,程琦《芳嵕稿》一卷,陈乐《故乡草》一卷,曹勋《萍梗集》一卷,锺梁《来霞集》一卷,陈光裕《荻书楼稿》一卷,《石墩草》一卷,张宏牧《懒髯集》一卷,陈梓客《星零草》一卷,《寓硖草》一卷,张宏范《霁阳集》二卷,沈锺泰《荻书楼遗稿》一卷,潘亮《一得吟》一卷,释佛眉《龙潭集》一卷,凡二十九人之诗,观张宏范《霁阳集》后有陈春宇跋,称从祖谨堂公选刻《濮川诗钞》,而陈光裕《荻书楼稿》前题曰《谨堂集》。是编殆即光裕所辑欤?

△《闺秀集初编》·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季娴编。季娴字静姎,兴化女子,適李氏。是集选前明闺阁诸诗,编为四卷,皆近体也。后附词一卷。

△《磁人诗》·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方晃编。方晃有《孔子年谱》,已著录。是集皆录磁州之诗。自唐迄本朝作者八十馀人,得诗千馀首。各系其人之事迹出处甚详,亦颇有考据。然意在表彰,未能严於决择。其第八卷至第十卷悉载方晃及孙濂诗。濂亦磁州诸生,即校刊此集者也。

△《晚唐诗钞》·二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查克宏编。克宏,海宁人。是集所录凡一百一十二家。盖本明胡震亨《唐音戊签》刊削成帙,人各缀以小传,兼附考核。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三家所收最多,皮日休、陆龟蒙二家次之,馀皆不满百篇。其以五代末人入宋者,溷入晚唐,亦仍震亨之旧。

△《友声集》·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赖鲲升编。鲲升字沧峤,会昌人。其父方勃偕弟方度於邑治之西辟霞绮园,与邑人沈开进、胡应相、曾鉴、欧有骏读书其中,一时多为题咏。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因辑投赠之作合为一编。凡序记、书、传、赋二卷,诗五卷,盖仿《玉山草堂集例》也。

△《残本湖陵江氏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八斗编。八斗字四达,号纯夫,贵溪人。其始祖公荣,自宋建炎间官弋阳,始迁居於贵溪之湖陵,是为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颇盛。故八斗辑其先世诗文,分体编次,以成此集。八斗所自作亦载入焉。目录列文五卷,诗二卷,弁以历代敕命制诰,而终以附录。此本阙第二卷、第七卷及附录,疑装缉佚之。其编次颇为参错,如祷疏在题草之先,四言、六言在词调之后,《子夜》、《采莲》本为古诗,而别之为曲。其都议、关议诸名,他集亦不经见也。

──右“总集类”三百九十八部,七千一百三十四卷内二十六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资源编号:ZY1541254;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端午节安康,愿你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上 一 条: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玄奘 卷十八

下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

其它收录: 伤开元观顾道士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
寄致明并纪惠雁观梅之旧
我爱你太美好,时光它知道
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不同时间段泡脚,起到作用略有不同
观音出家月,以吉言相赠
当天边那一轮夕阳,慢慢消褪失去耀眼光芒的时候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51.174.225.*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152.248.251.*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喜欢。
233.8.20.*IANA保留地址 用于多点传送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good!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粽子香甜,龙舟竞渡
端午佳节,愿你粽是快乐
端午节到,愿你像粽子一样被幸...
端午佳节,愿你品味生活的甜美
端午节安康,愿你笑口常开
粽子传情,龙舟送福
端午到,愿你开心如意
端午佳节,愿你粽享幸福
端午节安康,愿你每天都充满阳...
端午佳节,愿你的人生如同粽子...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
端午节到,愿你像龙舟一样
端午佳节,愿你像粽子一样
端午节安康,愿你事业有成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