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张君房 卷九十二 仙籍语论要记部一

◎众真语录

安妃告曰:冲风繁激,将不能伐君之正性;绝飚勃郁,焉能回己之清淳?尔乃空中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绝,栖澄至真。当使忧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挠于绛津。

太上曰:高才英秀,惟酒是,麦蘖薰心,性情颠倒。破坏十善,兴隆十恶,四达既荒,六通亦塞。

天尊曰:一切众生,久习颠倒。心想杂乱,随逐诸尘。舍一取一,无暂休止。犹如猿猴,游于林泽,跳踯奔趋,不可禁止。是诸凡夫,心性亦尔。游五欲林,在六根泽。纵逸腾跃,不可拘制。

又曰:人情难制,犹如风中竖幡,飘飘不止。或思作伪,以邀名誉。

《定志经》云:人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六情一染,动之弊秽。惑于所有,昧于所无。因务因缘,以此而发。招引罪垢,历世弥积。轮回于三界,漂浪而忘反;流转于五道,长沦而弗悟。婴抱痛毒,不能自知;驰神惶悸,惟罪是履。

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凶。是以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得人所不争,则宁矣。

《妙真经》曰:视过其目,明不居;听过其耳,精泄漏;爱过其心,神出去。牵过于利动惕惧。结连党友,以自助者,此非真也。

又曰: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僣。此三者,祸之车也。小则亡身,大则残家。

道言:吉凶祸福,窈寞中来。其灾祸也,非富贵者请而可避;其荣盛也,非贫贱者欲而可得。盖修福则善应,为恶则祸来。

天尊曰:气不可极,数难可穷。死而复生,幽而复明。天地运转,如车之轮。人之不灭,如影随形。故难终也。

《妙林经》:天尊曰:夫有为生死,众生漂浪,如虚中云,如空中色,如谷中响,如水中月,如鉴中象,如热中炎,如电中火,如聋中听,如盲中视,如哑中言,如二头鹤,如三足鸡,如龟中毛,如兔中角。如是无明,贪著爱见,生死之本,亦复如是。必竟皆空,不可论说。辟如灯灭,不可寻求。生死本空,亦复如是。如大猛火,如四毒蛇,不可亲近。生死之法,亦复如是。

天尊告圣行真士曰:若复有人,于诸法中生有见心,舍于秽土,求三清乐。舍众生身,求真道相。欲断烦恼而入无为,求利诸见乃得寂灭。如是等相,我说此人名大邪见。譬如愚人畏于大地而欲走避,所至之处不离大地。众生亦耳。畏生死身疾,舍三界有心,厌离所得之身,不离生死。如是众生,未能见法,求真道相,深实可哀。真道相者,名为不作,无起无灭,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大非小,非色非心。能体如此,名为修习,真道正行。

又告圣行真士曰:世间众生,无明重暗,真道在身,莫能睹见。譬及愚人,东西驰走,求觅空色,而不能知即色是空。一切世间,亦复如是。心性驰走,欲求真道,不知身心,即是真道。又如愚人,但见竹木,而不知火。舍木求火,四散奔走。一切世间,亦复如是。舍身求道,不知道在身中尔。又如愚人舍形求影,默声求响,而不知形是影根,声为响本。以是当知世间邪见,烦恼炽盛,犹荆棘林,如蒺藜园,不可亲近。我今宣示汝等,令知将来三清,不离烦恼;令知大道不在他方,但观身心,修习正道,自然解脱。

天尊告遍通真士曰:一切众生心法如生。云何一切众生心法如生?一切众生,本有生邪?若有生者,生从何有?一切众生,本无生邪?若无生者,见有生身,汝众今见身有耶?见身无耶?遍通答言:我等今众见身是无,何以故?前色灭己,后色生故。天尊曰:心法亦尔。非有非无,念念生灭。前心灭故不为后因,后心生故不为前果。是故我言,一切众生心法如生。遍通又问曰:一切众生心法如生,生法见生,生法如心,心可见耶?天尊答曰:心法可见。欲见心法,还如见生。生无方所,欲见心法,亦无方所。遍通又问:心法如生,俱无方所,云何安慰令得安乐?天尊答言:身可安耶?遍通曰:身法念念,不可安慰。天尊曰:心法亦然,不可安慰。遍通又问:既不可安,云何向言安慰其心令得乐耶?天尊答曰:为见有身,故令安慰。既安慰,已知心非有,亦复非无,名得真心,故得安乐。

《保圣纂要》曰:情者,魂之使;性者,魄之吏。情生于阴,以起造;性生于阳,以治理。阳仁阴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和。精多则魂魄强,气少则情性弱。情性为嗜欲乱之,由素丝染于五色也。

又曰:人之情性,为利欲之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皆不移时而消坏矣。冰雪以不消为体,而盛暑移其真;草木以不凋为质,而大寒夺其性。人有久视之命,而嗜欲灭其寿。若能遵引尽理,则长生罔极。

又曰:神者魂也,降之于天;鬼者魄也,经之于地。是以神能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爽,形劳则魄浊。服气者绵绵而不死,身飞于天;食味者混混而殂,形归于地。理之自然也。

《仙经》曰:有者因无而生,形者须神而立。故有为无之宫,形乃神之宅。莫不全宅以安主,修身以养神。若气散归空,游魂为变。火之于烛,烛靡则火不居;水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魂劳神散,气竭命终矣。

又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养神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道与生相守,神与气相保,形神俱久矣。

圣母元君曰:功术之秘者,惟符药与气也。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药者,五行之英,华池之精液也。气者,阴阳之和,万物之灵爽也。此三者,致道之机要,求仙之所宝也。

又曰:凡人有一千恶者,后代袄逆,二千恶者为奴厮,三千恶者六疾孤穷,四千恶者恶病流徙,五千恶者为五狱鬼,六千恶者为二十八狱囚,七千恶者为诸方地狱徒,八千恶者堕寒冰狱,九千恶者入无边底狱,一万恶者堕薛荔狱。万恶之基,起于三业。一一相生,以至于万恶。堕薛荔狱者,永无原期,渺渺终天,无由济援,得不痛哉?夫人觉有一恶,急宜改而不犯者,去道近矣。若为魔邪所干者。当洗心责己,悔过自修,即可反恶为善矣。人有一善,则心定神安。有十善则气力强壮,有百善则宝瑞降之,有千善则后代神真,有二千善则为圣真仙将吏,有三千善则为圣真仙曹掾,有四千善则为天下师圣真仙主统,有五千善则为圣真仙魁师,有六千善则为圣真仙卿大夫,有七千善则为圣真仙公王,有八千善则为圣真仙皇帝,有九千善则为元始五帝君,有万善则为太上玉皇帝。元君曰:万善之基,亦在三业。十善相生,至千万善。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分不失。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也。

又曰: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道曰:凡人遇我以祸者,我当以福往。是故福之气常至此,害之气重徒还在于彼,此学道者之行也。

徐来勒问曰:何谓兼忘?高玄真人曰:“一切凡夫,从气氤氲际而起愚痴,染著诸有,虽积功勤,不能无滞。故使备定,除其有滞。有滞虽净,犹滞于空。空有双净,故曰兼忘。是故名初入正观之相。

《盟威经》云:道无不在,在师为师,在经为经,不离中矣。

《宝玄经》云:裁制偏邪,同归中正。能返本流末,还至本源。源即道也。道无形状,假言象以为津。既言冲用,用实无物。

《三皇经》曰:天下无常,岂有坚固者?故急当厌远之,求索自然,以脱身耳。”

又曰:“万物无有常,成者皆不久完。三光明冥,天地常照然。

《黄老玄示经》曰:道者不可以言传,欲使学者,述书以相授,然可得闻也。夫善述事者,必通其言。善言词者,必通其意。其意若通,道可得也。夫天地之初,知其无联也。入于虚无者,知其有实也。故云:其以成法,其初始终也。是以圣人见有书,即知本无书也;闻其言,即知其本无言也。见书知言,闻言知意,知意即知道也。知道即知其可以口言,不可以书传也。故真人以神听,听可尊也;圣人以身教,教可珍也。

太上告王母曰:夫人受天地之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之谓神。神之化也之谓魂。随魂往来之谓识。随魂出入之谓魄。主管精魄之谓心。心有所从之谓情。情有所属之谓意。意有所指之谓志。志有所忆之谓思。思而远慕之谓虑。虑而用事之谓智。智者,尽此诸见者也。夫性者,静也;气者,动也。动静一如,内外和顺,非至人安能措心于此哉!术藏于内,随务应变;法设于外,适时御民。民用其道而不知其数者,术也。悬教设令以示民者,法也。气变万物而不见其象,术化万民而不见其形。故天以气为灵,王以术为神。

《四等智慧观身经》云:夫道者,要在行合冥科,积善内足,然后始涉大道之境界。若自不能尔,皆为徒劳于风尘耳!无益生命之修短也。道在我,不由彼。惟慈,惟爱,惟善,惟忍。能行此四等,乃与道为邻耳。

《老君戒经》云:恶人者,胎于?离薄之精,形于刍狗之类。魂微魄盛,尸毒腹满。人面虫心,体性狼狼。嫉妒蛆蛎,常怀阴贼。坏成作败,言则噭嘅,自遇如玉,遇人如土。阳推鬼黠,不计殃咎。昔有一人,不念居业,专行偷盗,入大臣家,此入夜作狗形,既到其家,值其大功德。吾时见此偷往作狗形,吾即叱之,令长作狗,使常?御巨石还此大臣家,积以为山。

《明威经》云:淫犯内外,逼掠非偶,翻覆阴阳,公私戚属,相通奸狡,异类袄交。

《本行经》云:昔有国王元庆,放心于爱欲之门。值劫运终,寄胎于洪氏之胞。上天以其先身好色,故转为女子,遂其先好也。

《太平经》云:何谓为多言?然一言而致大凶,是为上多言人也。一言而致辱,是为中多言人也。一言而见穷,是为下多言人也。夫古今圣贤也,出言文辞满天地之间,尚苦其少有不及者,故灾害不绝。后生贤圣,复重言之,天下以为法,不敢厌其言也。故言而除害者,常苦其少。是以善言无多,恶言无少。故古之圣人将言也,皆思之。圣心出而成经,置为人法。愚者出言,为身灾害,还以自伤。

《真诰》曰:夫百思缠胸,寒热破神。营此官务,当此风尘,口言吉凶之会,身扇得失之门。众忧若是,万虑若此。虽有真心,固不为笃。抱道不行,握宝不用,而自然望头不白者,亦希闻也。在官无事,夷真内炼,纷错不秽,其聪明争竞不交于心胸者,此道士之在官也。

《太清中经》云:慎无卖吾以求宝也,慎无传吾非其人也,慎无闭吾绝其学也。传吾学者昌,闭塞吾学者,虽独行之,必遇天殃。传吾道者,当法则天地、江河、淮海。法则天地者,何等不生?何等不成?法则江河淮海者,何水不流?何川不行?

《西升经》云:欲者,凶害之根也;无者,天地之元也。莫知其根,莫识其元,是故圣人去欲入无,以辅其身。

《洞神诫身保命篇》云:黄帝曰:圣人保命之最,莫尚于身心。利害身心,岂过于善恶?善恶所起,本于心。心法不住,攀缘是用。所缘者名曰境界,能缘者名曰之心。故万品所起,万过于心。萌于心者,名曰行业。行业所操,名曰善恶。故纵欲为恶,息贪为善。善者能为济俗出尘之益,恶者必作败德染秽之资。故圣人知无形而用者,心也;形不自运者,身也。然心不记于身,则不能显班备用;身不藉于心,则亡灭不起。故身心体异而理符,致用万善而趣一。故能表里为用,动静相持。身无独往,为心所使。心法不静,惟欲攀缘。身量无涯,纳行不息。故心为凡圣之根,身为苦乐之聚。圣人知患生于心,愆必由己,是以清心除患,洁志消愆。凡俗之流,其即不然。肆情纵欲,不知欲出于心;侮慢矜奢,不知慢生于己。惟骋愚暴,不顾其身。故以祸难所阶,由之不识危亡,自此日用不知,故圣达愍愚而垂教也。
资源编号:ZY1539865;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communicate with sb 和某人交流

上 一 条: 云笈七签 张君房 卷九十三 仙籍语论要记部二

下 一 条: 云笈七签 张君房 卷九十一 七部名数要记部

其它收录: 张道士山房
蔚州歌四首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你看大宝多像你啊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将来肯定有出息
醉落魄/一斛珠
梦想是一把利剑,能帮我们扫清障碍;梦想是一盏明灯
校园暴力太可怕了,有多少人因为校园暴力而不得不辍学
他是我最笨的男朋友,除了爱我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3.35.84.*美国 Xerox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静思
165.69.5.*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194.229.56.*荷兰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学习了...
3.7.118.*美国 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费尔菲尔德镇通用电气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好...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come up with 提...
come over to 过...
come in 进
chat with sb 和...
catch up with ...
care 关心 eg : D...
call sb sth eg...
by the end of ...
bother 打扰 both...
学习是情感的提升和智慧的碰撞...
学习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思维...
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
学习需要自我激励,自我推动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